行业/好文
-
聊两个“热门”AI 小应用,好点子有流量
挺有意思的,今天刷 x 的时候,看到我的时间线上有很多人在转发两个有趣的小玩意儿,体验了一翻,符合因为有趣大大带动传播的特性。 第一个是个meme生成器的东西(MEME,意为一种流行的、以衍生方式复制传播的互联网文化基因),会根据你输入的内容,生成一张梗图,如下图这样 的: 第二个是个测测你写得像谁的AI文风测试工具,你把你写的文字内容放进去,他告诉你文笔像哪个知名大作家。 它…
-
全球首部 Sora 生成宣传片《玩具反斗城的起源》亮相
据介绍,《玩具反斗城的起源》影片由四次艾美奖获奖制片人、玩具反斗城工作室总裁 Kim Miller Olko 担任执行制片人,Native Foreign 的 Nik Kleverov 担任导演。 Sora 可以生成长达一分钟的视频,这次生成的视频包含逼真的场景和多个角色,所有内容均基于用户输入的指令。这部品牌宣传片讲述了玩具反斗城创始人 Charles Lazarus 的故事…
-
大模型考上文科本科,豆包拿下国产 AI 最高分
6 月 24 日,在极客公园最新发布的高考新课标 Ⅰ 卷大模型评测报告中,GPT-4o 以 562 分排名文科总分第一。国内产品中,字节跳动旗下的豆包拔得头筹,成绩是 542.5 分。 再往后,依次是百度文心一言 4.0 的 537.5 分、百川智能“百小应”的 521 分。本次大模型高考评测与河南省考卷完全相同,河南高考录取分数线显示,文科本科一批录取分数线为 521 分,豆…
-
普通人的AI使用说明书-AI时代个人生存/摸鱼/探索指南.Beta
三个探索原则.Beta 1.不是工具,把AI当做协作的伙伴,把自己放在协作团队Leader的视角。AI做70%,自己做30%,不要浪费时间在让它成为完整体上 2.研究AI,不仅仅是研究AI新闻。看一手一线信源,在所有事情上尝试和AI协作,多解决实际需求 3.打破自己的边界,关注那些过去很难,现在可以在AI帮助下开始启动的事情 AI时代个人生存/摸鱼/探索指南.Beta 基石认知…
-
终于有人用一篇文章一次讲透AI 搜索
本篇文章试图解答的问题 文章《AI 搜索,一次讲透》深入探讨了AI搜索的多个方面,包括市场格局、本质、用户迁移策略、与AGI(人工通用智能)的关系等。以下是对文章核心内容的总结: 搜索的市场格局 用户使用搜索的大场景 AI搜索的本质 AI搜索引起用户迁移的切入点 AI搜索和内容平台的关系 AI搜索具体怎么切入 搜索市场的机会 从AI搜索到AGI 文章提供了对AI搜索领域的全面分…
-
Copy.ai 如何实现用户数从0到1500万的飞跃
文章讲述了Copy.ai CEO Paul Yacoubian如何带领公司实现用户数从0增长到1500万的过程。以下是文章的核心观点总结: 文章展示了Copy.ai如何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、有效的营销策略和对AI技术的深入应用,实现了用户基数的快速增长。同时,Paul Yacoubian也为AI领域的创业者提供了实用的建议和洞见。 原文地址: https://mp.weixin.…
-
升级到 GPT-4o 后使用提示词的五项调整
本文介绍了如何充分利用经过重大升级的 GPT-4o,以获得更好的结果。 首先,作者提到了五项调整,其中第一项是提升提示词的具体性。GPT-4o 在遵循指令方面有了显著提升,因此明确的提示词变得更加重要。 其次,建议使用多步提示,将复杂任务拆分成多个步骤,以便 ChatGPT 更精准地回答问题。 第三,鼓励批判性思考,利用 GPT-4o 的逻辑和推理能力,通过“思维链”方法提高结…
-
斯坦福大模型评测榜 Claude 3 排名第一
尽管Massive Multitask Language Understanding(MMLU)基准测试备受关注,但模型创建者报告的MMLU分数经常以不一致或有问题的方式产生,这阻碍了它们的可比性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我们引入了HELM MMLU,一个排行榜,展示了评估各种语言模型在MMLU上的结果。我们的评估结果包括简单和标准化的提示,每个57个主题的准确性分解,以及所有原始提…
-
这个问题有意思,AI 是产品还是功能?
今天在油管上看到一个博主的一个视频: AI 是产品还是功能? 这个问题有点类似「 AI+」还是「+AI」,我在《AI 产品沉思录:流量先行,窄业务、小产品/工具》也提到我自己的看法: 有一阵子,我有些拧巴的地方在于,老琢磨应该用 AI 搞点什么?后来「悟」了,大模型是技术,不是产品。把它当做 Java 、Python或者是 PHP 之类的技术来看,感觉就不一样了,不再纠结一定…
-
AI 产品沉思录:以monica为例说说AI 应用的打法
这一年多,有很多公司都“跟风”做了一个 AI 应用的全家桶,明明都是“套壳”,有人访问量都上了榜单,而更多的是无人问津,他们甚至还不知道为什么。 尽管站在大模型的角度来说,理论上还处于技术比拼阶段,甚至认为产品的最终心态还没有定论,而另一波早就直接拿着做的产品搞运营做增长的阶段了。 还是来自Perplexity的CEO那句话「拥有十万用户的套壳产品,比拥有自有模型却没有用户更有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