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 DeepSeek 就是各大内容平台的流量密码

聊 DeepSeek 就是各大内容平台的流量密码

聊 DeepSeek 就是各大内容平台的流量密码

聊 DeepSeek 就是各大内容平台的流量密码

从微信指数、百度指数到谷歌趋势,DeepSeek已成为一个引发广泛讨论的热点。一些敏锐的内容创作者发现,”DeepSeek”这个关键词俨然成为新的流量密码 – 相关文章动辄获得数万阅读量(比如我这篇建议去体验下deepseek的深度思考,也有差不多两万阅读量),视频轻松突破万赞。
更有一些聪明人,又把搞对立那套派上了用场,狠狠的骂,无脑的夸,那都是泼天的流量。
有趣的是,DeepSeek本身可能还未实现盈利,但周边生态中已经出现了靠讲解DeepSeek获得可观收入的现象。

内容-流量

在平台推荐机制的驱动下,形成了一个「DeepSeek话题」自增强循环:
用户点击相关内容 → 系统将其判定为热点 → 算法加大推荐力度 → 更多创作者涌入 → 话题持续发酵。
这种机制下,极端化的观点(无脑吹捧或者恶意贬低)往往能获得更多流量,而理性分析反而容易被淹没。

与ChatGPT热潮的对比

如果将时间线拉回2023年ChatGPT爆火时期,我们会发现惊人的相似:
营销话术基本照搬ChatGPT时期的模板。
依然将技术工具神化为阶层跃迁密码。
变现模式仍然围绕”知识付费+流量收割”。
唯一的不同就是把旧文案里的 ”ChatGPT“ 这个关键词替换为了 “DeepSeek”。
焦虑制造(失业恐慌)与希望贩卖(阶层跃迁)的组合拳,本质是利用技术变革期的认知真空。当一项技术突破打破原有能力坐标系时,最易催生「旧认知体系崩塌-新价值标尺未立」的流量窗口期。

打个比喻

可能这个例子不那么恰当,但我感觉挺像的:DeepSeek 就好比瑞幸咖啡(本土化体验、低门槛访问、具有竞争力的价格)
在ChatGPT之前,很多人听说过但难以体验高质量AI服务。
此前的国产AI模型要么性能不够理想,要么使用门槛较高。
DeepSeek通过提供”物美价廉”的服务,让更多人真正接触到了优质的AI体验。
这种竞争也倒逼ChatGPT等产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价格优势。
也能解释得通为啥直接复用 2023 年 ChatGPT 的营销套路还有效,本质在于咱这边的「技术认知断层」——此前真正高频使用ChatGPT的群体并不多,而DeepSeek以中文友好界面+零门槛访问,让90%的「听说过但没用过AI」的人群首次真实接触大模型(质量更好的),形成「技术平权」的启蒙效应。
所以我说那些 “AI 周边“从业者不管你是踩的还是捧的,还真得感谢人家,当然有很多被 DeepSeek 砸饭碗的不会太高兴(确实很多大佬破防了)。

好在哪儿

DeepSeek在中文语义理解、成语使用、本土化知识库方面确实优于多数国产模型,之前 kimi 是这边备用首选,这段时间我只有在 deepseek 无法正常输出的时候才考虑 kimi。(看看之前用它写的文章:请欣赏用 deepseek 写的高考作文
后面很多应用采用的 API 我也都会切换成它的,那个价格+那个质量,真的太香了。比如需要耗费大量 token 做自动化的时候。
在一些敏感话题上,居然也能「技术归技术,红线归红线」。
开源与地缘的量子纠缠居然也能实现「戴着镣铐跳舞」。
开源策略形成「技术透明化」压力,迫使巨头必须将产品力提升到90分以上(如ChatGPT近期密集更新)。
确实有人搞「战狼」那套鼓吹,过度神话是有的,但咱也没必要因为一些「粉丝」傻逼而去黑对方,实事求是,DeepSeek就是有它的过人之处,甚至会是这波 AI 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。
至于「DeepSeek 的模型,是否真的超越了 OpenAI?」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人云亦云,没必要神话,这不是最重要的。它的意义在于打开了通向全新AI范式的大门。
也会给其他公司带来非常大的「灵感」,我们坐等未来的半年里冒出新玩意儿给我们降本增效就好了。
还是每次都说的那句话,打开网址或者官方 app,试着用它解决你生活工作中的某个小问题先。

来源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oiUbLA_t0riDlyzf2-bqAg
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163264.com/10461

(0)
上一篇 2025年2月8日 下午4:30
下一篇 2025年2月8日 下午4:37

相关推荐